安徽霍山: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向云端”
近年来,霍山县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围绕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乡村公共信息服务、乡村数字治理服务等方面搭建县—镇(乡)—村梯级数字乡村服务平台,逐步形成支撑未来乡村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全面提升霍山三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霍山县三农云大数据中心。严江摄
【资料图】
经营大户“掌上”种养
与儿街镇大沙埂村桑茧产业基地是该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总投资项目资金379万元,现有桑园300亩,标准化蚕舍5000平方米,小蚕共育室两栋,大蚕室五栋,机械化养蚕室2栋。作为全县“数字乡村”的试点乡镇,与儿街镇着力补齐农业农村数字化基础短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引领示范,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以科技助推乡村振兴,让农民更多享受“数字红利”。
时值“三伏”,基地负责人龚宗旺认真查看了一下蚕室监控大屏幕上的温湿度数据显示,打开了蚕室的水帘空调。感受到了凉风袭来,蚕架上的蚕宝宝们一个个高兴地摇摆着头部。
与儿街镇大沙埂村养蚕室。郑昕摄
“我们今年养的蚕种是两广2号,最适温度不能超过28度。每当蚕休眠前后的关键时间,以前我们只能日夜换班在蚕室里守着。现在这个5G智慧系统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掌握养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全程精准管护。以前我们一张蚕种能收获40公斤蚕茧,现在达到50公斤左右。”龚宗旺笑着说。
据介绍,大沙埂村桑茧产业基地今年上半年养蚕120余张蚕种,收获蚕茧近7000公斤,村级集体经济收益40万元,受益人口200多人,其中脱贫户23人。下半年秋蚕可以增加到150张蚕种,明年争取再扩容到养殖300张。
和谐乡村“数字”助力
与儿街镇山王河村80岁的孙敬放大爷这段时间一直感觉胸闷气短,老是失眠睡不着。今天一早,他就来到村卫生室。许佑长医生马上给孙大爷做了各项身体检测,并将他的心电图通过村卫生室的“智慧医疗”系统传送给了六安市人民医院。
山王河村农业人口近5000人,村内留守老人较多,高血压、冠心病等老年人常见病都要做心电图检查,而村卫生室一般都不具备检查条件。2023年,该村在六安移动公司及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搭建了远程智慧医疗系统。
像孙大爷这样的老年患者,由村卫生室完成初步诊断和筛查,在移动5G网络的支持下,通过先进的智慧医疗设备,将患者的心电图等病理检测数据实时回传给市人民医院,远程连接专家给予专业性的诊疗意见。
为尽力消除部分老年居民的“数字鸿沟”,山王河村还专门在各村民组设置了“云广播”,每天除了定时播放一些时政新闻、防汛抗旱防溺水等重要通知,国家惠民政策和农业补贴信息等也能随时“广而告之”。
在山王河村党群服务中心“智慧村务”大屏幕前,村主要道路口及重要场所的实况一目了然,“智慧就业”“智慧党建”“三务公开”“智慧农业”“待遇发放”“平安乡村”等12个链接窗口涵盖了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
数字赋能“云端”发力
7月中旬,霍山三农云大数据中心试运营暨霍农云平台上线仪式在霍山大沙埂三农云大数据中心举行。
在霍山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示范展示基地里,一畦畦的霍山石斛在温暖湿润的拟生态环境里翠绿葱茏。
“这座智能玻璃温室大棚装有自动保温、补湿、通风等近20套计算机组合控制系统,用于模拟霍山石斛的野外生长环境。”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谭利华介绍说。
霍山县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当地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立足园区,覆盖全县,围绕霍山黄芽、霍寿黑猪、霍山黄牛、佛子岭有机鱼、漫水河红灯笼辣椒等当地特色产业,对霍山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提升,推进实施“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旅”的发展策略。目前,霍山石斛全产业链平台已经实现规范化企业上云214家,覆盖1.59万亩霍山石斛种植区域,涉及服务生产经营主体1954家。
同时,在数字农业产业服务、乡村公共信息服务、绿色乡村监管服务和乡村数字治理服务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VR 赋能产业实体,促进线上线下渠道相互融合,形成规范有序的乡村共享数据经济。
霍山“三农”领域开启数字化监管模式,已建成霍山石斛全产业链、数字乡村和园区管理三个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构建了完善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对霍山石斛产品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数字乡村的根本目的是惠民便民。我们希望能以数字技术为引领,把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方向,推动数字技术同农业发展、农村治理和农民生活深度融合,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霍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石爱武说。(陈波)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