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绿肥养土 农田更“绿”
樱桃间作绿肥。本报记者 潘玲 摄
撂荒地上撒绿肥种子。本报记者 潘玲 摄
【资料图】
绿肥实用技术培训。本报记者 潘玲 摄
研究绿肥生产工作。本报记者 潘玲 摄
本报记者 潘 玲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面积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一直以来,青海省突出抓好耕地质量保护和地力提升。发展绿肥事业,也是这个目的,并以此生产出绿色有机的优质农畜产品,让广大农牧民从赖以为生的地里刨出更多的价值。
以绿养绿 恢复地力
如果在秋天时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哈拉直沟乡盐昌村,山跟前的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里,黄色的土地被厚厚的绿肥箭筈豌豆覆盖着,为大地添上一抹绿意,还有奶牛漫步其间觅食。
农业大学研究生出身的互助县副县长马晓东对记者说:“种植要讲科学,有机种植离不开绿肥。”
据他介绍,这个39公顷的高原有机独头蒜种植基地是青海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规模化独头蒜种植基地,原本是荒地和林地。对于走“有机”这条路来说,与一般农田相比,荒地和林地反而有其优势,不用经过几年的有机转换就可以进行有机认证。当然,荒地和林地在地力方面还有所欠缺,所以在独头蒜收获后,在地里种上了绿肥。
“2022年我们与互助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郭雄研究员合作,在大蒜收获后先复种了3.33公顷绿肥看效果,希望通过绿肥翻压还田,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肥所专家、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韩梅告诉记者,大蒜复种豆科绿肥,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根茬还田后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镜头转向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离黄河不远的沙塘村有20公顷土地已经撂荒12年,主要原因是缺水,需要从黄河里抽水浇地,种植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2022年夏天,为了培肥土壤,这些撂荒地全部种植了绿肥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
为加强耕地保护和利用,防止耕地“非粮化”,西宁综合试验站与实施轮作休耕、撂荒地治理的尖扎县农技推广中心紧密协同,积极推动绿肥技术应用、土壤质量评价等工作,通过种植绿肥箭筈豌豆等,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你看这些撂荒地,还有不少砂石,整治后土壤是相对贫瘠的,但是单纯使用化肥的话容易造成农田微生物群落结构单一、团粒结构缺乏、易板结等系列土壤问题,从而影响土地的持续生产能力。这个时候,土壤有机质提升是关键,我们的建议是通过一次性配施商品有机肥和腐植酸肥料等物料,然后种植翻压绿肥,加快土壤快速熟化。”韩梅表示。
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西宁综合试验站根据区域特色和发展规划,积极与推广部门对接,结合耕地质量提升、有机肥替代化肥、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工作,大力示范推广绿肥种植。
记者了解到,我省盐碱地入样图斑面积近320万公顷,包括盐碱耕园地15.18万公顷、盐碱荒草地近305万公顷。2022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和盐碱地土壤普查工作开展以来,青海积极推进了相关外业调查采样工作。这么大面积的盐碱地,设想一下,如果能改良一些出来使用,将会增加耕地面积,在原本不能种植的土地上耕耘出新的可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