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持续做好驻村帮扶、盘活扶贫资产等工作
湖北持续做好驻村帮扶、盘活扶贫资产等工作
脱贫不脱钩 摘帽不摘责(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本报记者 吴君
巍峨的群山,将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屈原镇凤凰溪村紧紧抱住;一条四五米宽的水泥村道,成为这里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周俊每周上班的必经之路……
周俊是宜昌市国资委派驻凤凰溪村的第一书记,一待就是7年。今年7月,市里选派新一轮驻村第一书记,周俊没有丝毫犹豫,报名留了下来,“虽然村民已经脱贫了,但我还是想再帮一帮他们。”
为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湖北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村帮扶、盘活扶贫资产、发展碳汇金融等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加强驻村帮扶
补齐发展短板
谈起刚驻村时的情景,周俊说:“发展的欠账,一定要努力补回来。”
周俊一方面跑到河南、武汉等地,学习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技术;另一方面,邀请农业专家到凤凰溪村指导村民。通过不断努力,凤凰溪村逐渐建立了玄参、红薯、野山茶等特色农业企业。2021年,他又有了新打算:“这里山水好,还有不少古树,我们准备通过发展旅游业,让脱贫成果更稳固。”
在宜昌市,今年有1024名像周俊这样的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各个村里。
“今年,我们在保障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等5类重点村的基础上,还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产业薄弱村、边界村选派了驻村帮扶队伍。”宜昌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爱国说,由于各村产业情况不一样,驻村帮扶人员由镇村“下单”、市县统筹“派单”、单位主动“接单”。
考虑到一些驻村帮扶人员缺乏基层经验,宜昌市通过“线上+线下”模式,为全市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做了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我们还对驻村工作的具体职责做了细化,要求做好防返贫监测、党建、村务监督、调节矛盾等工作。”陈爱国说。
采取多种形式
百姓真正受益
干净的农家小院、连片的蓝莓种植基地、别致的生态小木屋……行走在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每一处景观都是脱贫攻坚累累硕果的体现。“我们有农家乐,还在蓝莓种植基地打零工,一年收入6万元。”村民姜从枝告诉记者。
2013年,在驻村扶贫单位和县政府的帮助下,大槽村村民开始发展蓝莓、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如今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过万元,全村147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随着产业兴起,村里也有了集体资产。2018年,在蓝莓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村里出资建起生态小木屋等休闲旅游项目。“扶贫资产产权归村里所有,由企业管理,通过股份制合作,企业占效益分红的20%,村委会占80%。”大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蓓蕾介绍。
为规范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宜昌市对形成的扶贫资产逐个确权,对已确权的资产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确权的目的是了解扶贫资产的增减情况,厘清管理权。”陈爱国说。
为进一步激发农村经营性扶贫资产活力,让百姓真正从中受益,宜昌市还采取承包、租赁、托管、固定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引进市场主体经营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的扶贫资产管理模式。
在大槽村,只要村民开民宿和农家乐,都会获得补贴。“我们还将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情况纳入市县考核范围之内,并要求经营性资产按照经营合同进行兑现,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陈爱国介绍。
把荒山当田种
把树当庄稼管
汉江之滨,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的东方橄榄园里,橄榄树上挂满了成熟果子,村民三人一组,正快速地将指头大小的油橄榄果摘好放进筐里……这是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高标准油橄榄示范基地,有5万余株优质油橄榄树。“基地里有200多户村民,每年有土地流转租金,还在橄榄园打工,收入均超过3万元。”公司负责人朱瑾艳介绍。
“去年10月底,我们有16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85个贫困村实现全面脱贫。”郧阳区委书记胡先平说,“农产品投入大、见效慢,接下来我们要做好防返贫工作。”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鼓励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这对郧阳来说是个新的机遇。
油橄榄林、菇耳林和茶林每年都可释氧固碳,郧阳区将国家政策、资金需求和本地生态资源结合,采用“预期碳汇收益权+”的担保模式,推出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
今年6月以来,郧阳区多家银行共为油橄榄林等绿色产业办理了3.4亿元的碳汇贷款,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也获得了3000万元授信额度。朱瑾艳说,公司计划明年初启用规模更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加工厂。
“郧阳的广大群众都把荒山当田地种,把树木当庄稼管,不仅护好了‘绿宝山’,也挑上了‘金扁担’。”胡先平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06日 06 版) 【编辑:陈文韬】
关键词: